close
  教育下一代是沒有標準公式可言,但就像生涯規劃(career planning),仍有方向與邏輯可循,借用社會科學的相關知識,再佐以發自內心的關懷與愛心,必然可以幫助兒女發揮潛力,培養興趣,鶴立雞群。

  《贏在終點》描述一位父親以自身的經驗來幫助因課業失利的兒子,一步步的朝向學術的高峰挺進(paths to the top),這段路程是遵循下列的原則: 

一、 放棄「不要輸在起跑點」的觀念,強調「贏在終點」,相信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的古訓。

二、 從小培養讀書的習慣,父母應以身作則,再忙碌,也應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唸書。

三、 不要以成績或名次來獎懲孩子,應關心子女的性向與能力,發覺他(她)們的興趣及專長,加以鼓勵。

四、 國小時期仍應以中文的讀寫能力為核心,英語(文)順其興趣,不要勉強,避免反抗心理。 

五、 若經濟許可,可規劃在國二到高三中間送子女赴國外唸書,但要事先充分溝通,千萬不要權威式的強迫他們出國。 
 
六、 小留學生應以寄宿中學為規劃,事先多作研究,貴的不一定好,最重要的是校風與師生關係。  

七、 美國、英國等國教育雖強調通才,但鼓勵有專長的學生自由發揮,家長應注意子女在某些領域的特殊表現,並給予鼓勵。
 
八、 申請外國大學或研究所有專門的技巧與策略,不宜「放牛吃草」,可請教國內留學機構,但家長也應多方蒐集資料,以免被不肖業者欺騙。 
 
九、 國外大學多元發展、程度參差不齊,若期待子女向學術上發展,一方面要順其性向、興趣,一方面要慎選學校及教授。 

十、 攻讀碩士、博士最好一氣呵成,中途下車,再重返學術軌道,事倍功半。   


  最後,我們要強調,學習是終生的志業(vocation),學位只是學習旅程中的里程碑,取得一流大學的博士、碩士固然象徵「成功」,但「贏在終點」的意涵應超越功成名就的傳統價值,而是履踐心理學家馬斯洛(Maslow)的「自尊」與「自我實現」的需求階梯,創造自我實存的意義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nfr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